大幅提升48V 至12V 一級轉換的變壓效率

作者:ADI 研究員 Alexandr Ikriannikov及產品應用部經理Laszlo Lipcsei


摘要

在資料中心與通訊應用中48V 是常用的配電規格,現已有許多不同解決方案能將48V 降壓至中間電壓。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是採用降壓電路拓撲,其能提供高效能,但通常會有功率密度不足的缺點。運用耦合電感來升級多相降壓元件能大幅提升功率密度,不僅達到其他頂尖替代方案的水準,還能維持可觀的效能優勢。 多相耦合電感在繞組之間會有逆向耦合,在每個相位電流上產生抵銷電流漣波的效應。此項優點可以拿來和效率、縮減尺寸、改進功率密度等因素一起做權衡評估。本文所介紹的實例除了能將磁性元件的體積與重量減少4倍,還能以1/8的產業標準模塊建構出1.2 kW的解決方案,達到的峰值效率超過98% 。本文另外還闡述如何運用耦合電感的品質因數(FOM)來優化48V 拓撲,對於專注研究DC-to-DC 轉換領域的工程師將會有所裨益。

介紹

48V 輸電軌通常會降壓至中間電壓,一般都是12V 或是更低,之後由不同的近負載端穩壓器直接向各負載輸送各種不同的電壓。要將48V 穩壓器降壓至12V ,其中一個優先選項是考慮採用多相降壓轉換器(如圖1所示)。此種解決方案有調節後電壓VO 以及快速瞬態現象,在建置上簡單且不昂貴。然而,由於高效率通常被列為優先要務:因此48V 轉換器的切換頻率通常比採用12V 或甚至5V 輸入電壓的應用來得低,如此才能壓低切換損耗。若以電壓乘以秒數的電壓積分來計算,對磁性元件造成的傷害等於兩倍,因為施加電壓已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間。因此,48V 的磁性元件體積通常相當大,並有多圈繞組以承受相對於較低電壓應用明顯提高的電壓積分。48V 降壓轉換器仍能達到高效率,但通常整體尺寸會明顯加大,其中電感會佔去大部分的體積。

基本的48V 至12V ~1 kW降壓轉換器有4個相位,配置6.8 μH的分立電感,切換頻率為200 kHz。這4個電感是最大與最高的元件,佔去解決方案大部分的體積。本文的目標是維持或改進這個初始設計的效率,同時大幅縮減磁性元件的尺寸。

傳統降壓器每個相位的電流漣波可以公式1算出,其中工作週期 D = VO/VIN, VO為輸出電壓, VIN為輸入電壓,L 是電感值, Fs是切換頻率。

Equation 1
Figure 1. Four-phase buck converter with discrete inductors.
圖1. 四相位的降壓轉換器具有多個分立電感

這裡將分立式電感(DL)取代成耦合電感1–7,其具有漏感Lk 與互感Lm,CL(耦合電感)中的電流漣波如公式2所示6。品質因數FOM如公式3所示,其中的 Nph是耦合相位的數量,ρ為耦合係數(公式4), j是運行係數,其定義了工作週期的應用區間 (公式5) 。

Equation 2

Equation 3
Equation 4
Equation 5

CL 考量因素

改良的第一步是繪製Nph = 4以及耦合係數Lm/Lk為數個特定合理值時的FOM圖(如圖2所示)。紅線Lm/Lk = 0 代表分立式電感FOM = 1 的基線。其顯示了極低漏磁的凹口結構CL (NCL)通常會達到極高的 Lm/Lk,因此會有較高的FOM值8,9。然而,關注的工作週期如果落在第一個凹口D = 12 V/48 V=0.25時最為理想: 但仍有必要考量一定的VIN 與VO範圍。有時額定VIN 可以是48 V 或54 V外加一些容限,VO可調整為不同於12V 的值。如果工作週期在D = 0.25附近變動,為了控制電流漣波,可以選擇具有明顯漏感應的CL設計,不應選擇NCL,而仍能維持明顯的FOM值。假設Lm/Lk > 4,相較於DL基線,根據圖2的FOM,減少CL的電感值可獲得約6倍的效益。減少儲能會直接影響磁性元件所需的體積,將DL = 6.8 μH 值減少到CL = 1.1 μH 應有助於減小元件尺寸。

Figure 2. FOM for a 4-phase CL for some different Lm/Lk values as a function of the duty cycle D. The region of interest is highlighted.
圖2. 一個4相位CL在不同 Lm/Lk比值下與工作週期D呈現的函數關係。圖中特別標註出關注區域。
Figure 3. Current ripple for DL = 6.8 μH and CL = 4 × 1.1 μH for VIN = 48 V and Fs = 200 kHz as a function of VO. The region of interest is highlighted.
圖 3. DL = 6.8 μH 與CL = 4 × 1.1 Μh的電流漣波,在VIN = 48 V 而 Fs = 200 kHz的情況下,其與VO電壓呈現的函數關係。圖中特別標記點關注區域。

圖3顯示相對應的電流漣波,包含基線設計DL = 6.8 μH,以及在VIN= 48 V 與Fs = 200 kHz的條件下4相位CL = 4 x 1.1μH(Lm = 4.9 μH)。在關注區域中,CL的電流漣波接近或小於DL的電流漣波。表示所有電路波形的rms均方根值都相近,因此導通損耗也相近。在相同 Fs出現的相同漣波表示相同的切換損耗、以及閘極驅動損耗等,代表兩種解決方案的效率相當接近(假設DL與CL電感損耗的貢獻相近,唯一的差異只有此方面)。

Figure 4. Four DL = 6.8 μH inductors (top) are replaced with CL = 4 × 1.1 μH (bottom), achieving 4× volume reduction.
圖4. 4個 DL = 6.8 Μh電感 (頂側) 取代成 CL = 4 × 1.1 μH (底側),達到體積減少4倍的效益
Figure 5. 48 V to 12 V regulated first stage. Components are placed on the top PCB side inside the 1/4-brick outline. Moving all ~1 mm components to the bottom: 1/8-brick.
圖5. 48 V 至12 V穩壓的第一階段。元件置於電路板頂側1/4-brick規格的電源模塊內。將所有約1mm尺寸的元件置於底部1/8-brick規格的電源模塊內
圖4顯示設計的CL = 4 × 1.1 μH,取代4個DL = 6.8 μH 電感 5。每個DL是28 mm × 28 mm × 16 mm,假設各自相隔0.5 mm: 4相位CL尺寸為56.5 mm × 18 mm × 12.6 mm,讓磁性元件體積縮減4倍。圖5顯示完整的 1.2 kW 48 V 至12 V穩壓解決方案,單片印刷電路板上的多個元件置入到1/4-brick規格的電源模塊。CL尺寸與底面積特別設計成能將2個CL元件置入業界標準的1/4-brick電源模塊。將所有約1mm的元件(包括FET、控制晶片、陶瓷電容等)置於電路板底側,讓1.2 kW解決方案能採用1/8-brick規格的電源模塊。

效能增益

當DL = 6.8 μH 電感換成CL = 4 × 1.1 μH時,電感中的電流變化率限制亦改進6倍,這對改進瞬態方面的性能亦有幫助。此外,雖然磁性元件的總體積減少4倍,但電感在攝氏100度時的能承受磁通量的飽和額定值卻提高約2倍。

圖6顯示 VIN = 48 V解決方案與VO = 12 V的瞬態性能。正如預期,在持續變化的負載電流下,反饋機制將輸出電壓調整至預設值,並補償了輸入電壓的任何變化。

Figure 6. Transient at the VO = 12 V output (CL = 4× 1.1 μH) for the 75 A load steps.
圖 6. 在輸出電壓 VO = 12 V (CL = 4× 1.1 μH)對負載電流作75 A的負載變化測試

圖7顯示可能是最重要的效能參數,即已達到的效率。其與業界最先進的解決方案比較:48V 至12V (固定4:1 降壓比)LLC結合陣列變壓器結構,以及一次側與二次側的氮化鎵 FET 10。這裡把已達到的全負載效率97.6%對比96.3%的基準,這表示在全功率下,損耗減少了16.6W,在建議解決方案中達到1.6倍的改進,在效率已經相當高的情況下,一般很難達成如此大幅度的損耗縮減。

在尺寸與效率之間做權衡當然是可能的。圖8比較CL = 4 × 1.1 μH(相較於DL磁性元件縮小4倍)與大型CL=4 × 3 μH,電感體積僅縮小2倍。物理上較大的CL = 4 × 3 μH具有更高的 Lk= 3 μH 值,漏感與較大的互感 Lm = 10 μH。這讓Fs 切換頻率能降至110 kHz,在整個負載範圍內明顯提升了效率。

 

Figure 7. Efficiency comparison of the state-of-the-art 48 V to 12 V solutions in 1/8-brick form factor.
圖7. 各種置入1/8-brick規格電源模塊內尖端48V 至12V 解決方案的效率比較
Figure 8. Efficiency vs. size trade-off for the proposed 48 V to 12 V solution with coupled inductors.
圖 8. 內含耦合電感的規劃中48V 至12V 解決方案在效率與尺寸之間的權衡

 

總結

運用耦合電感的各項優勢,48V 至12V 解決方案能讓磁性元件的整體尺寸比基準的分立式電感縮小4倍,建構出能做成業界標準1/8-brick規格的1.2kW電源模塊,這不僅達成縮小4倍的磁性元件,還維持卓越的效率,讓瞬態時電感電流的變化率提高6倍,電感的Isat 也提高2倍。

相較於相同規格的業界先進48V 至12V 解決方案:在全功率下損耗減少約1.6倍。如果可接受較小的磁性元件尺寸,效率也能進一步提升。

此外,這個建議的解決方案是完全穩壓,可直接放到客戶的主機板,運用標準矽晶FET,即可進一步優化成本。相較於未穩壓的4:1 LLC與所有氮化鎵FET,則是以多層電路板做成單獨的模組,採用敏感的線路佈局,以及嵌入式陣列變壓器的設計。

整體效能提升反映了ADI專利IP在耦合電感的各項優勢,我們很高興為擁有各種直流對直流應用的客戶提供這些元件。